诚如9月25日发布市评文章,当时表示对港股后市展望暂时未许太乐观,始终就9月24日恒指表现为单日升市,并且升幅仅200余点 (截至上午收市),对后市启示性不大。即或不是有资金刻意营造极度恶劣天气下升市的假象;也不能排除当日升市属技术性反弹。结果紧接两个交易日 (9月25和26日) 恒指分别下跌34和356点,上周五收报26,128点,较9月23日收报26,159点还要低,所以上述升市假象虽无法验证,但至少技术性反弹的看法肯定适用,皆因短短两日恒指已「跌凸」。
二连跌难摆脱整固格局
前文亦指出恒指现处26,000至26,800点之间的整固格局,短期能否再展升势,必须关注大市成交金额变化,成交额要见重上3,000亿元或以上,才能摆脱整固格局。而9月25和26日成交额分别约3,149亿和3,237亿港元,同时超过3,000亿元,理应感到高兴;但两日均为跌市,出现「价跌量增」,属利淡形态,就算看为具备摆脱整固格局条件,亦较有可能是跌破横行区底部,而非看为恒指将要升穿横行区顶部并再展升势。从9月10至26日历时超过半个月,恒指维持在目前的整固格局。
数据源:阿思达克财经网
企稳二万七仍需时酝酿
相对8月13日至9月9日恒指主波幅区间介乎25,000至25,800点,为另一整固格局,历时接近一个月,有望今次整固历时较短。若大家有印象,于9月15日发布另一市评文章的命题是「不足半月升逾1,300点 留心恒指或要见整固」,当时对于是否有充裕条件在短期一鼓作气上破二万七关口存疑,并且从9月18日高见27,058点 (最多升近150点),上破此关口后同日见「单日转向」,最终倒跌逾360点收市,大家对于是否有充裕条件,应该心里有数,再配合9月18至26日恒指走势,自然明白要企稳27,000点需时酝酿。
二万六关支持韧性不俗
事实上,现时也毋须对后市看得太淡,「整固格局」仅代表恒指缺乏方向而已,观乎9月23和26日分别低见26,003和26,072点,贴近二万六关口,相应收报26,159和26,128点,初步反映26,000点支持韧性不俗。此外,周末 (9月27日) 夜期收报26,290点,上升157点;恒指预托亦受上周五美股造好带动,折合收报26,253点,较上周五恒指收报26,128点,高出125点,笔者认为本周继续能守住二万六关口。后市必须见恒指进一步上移至26,800点水平,配合大市成交额保持在3,000亿元或以上,方可憧憬10月再挑战27,000点。
上周五小米集团─W (1810) 跌逾8.00%,为表现最差恒指成份股,小米现为第四大权重股,所以当日贡献恒指下跌逾127点,占全日幅度近36%。因着当晚美股交易时段小米ADR收市价折合较港股收市价高1.07%,今日 (9月29日) 见反弹机会大,有望带动恒指收高于26,200点。不过要重上10天移动平均线需时,上周五于26,452点,意味着恒指至少收高于26,500点,才具备企稳条件。本周另关注9月30日内地公布9月份官方PMI,市场预期制造业PMI为49.6,虽继续低于50的盛衰分界线,但高于8月份的49.4,倘见乎合市场预期,为本周恒指重上26,500点多些憧憬,惟相信本周续维持「整固格局」机会大。
数据源:富途牛牛
聂振邦(聂Sir)
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,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,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。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