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指经历五连升后终见回调,上周五 (7月25日) 跌近280点,收报25,388点;而从上周四科技由升转跌,经已预示港股要见调整,毕竟恒指五大权重股当中有三只是科技股。事实上,连升多日见回调属正常表现,我们要考虑的是回调会否持续,以及4月9日以来出现的升浪会否已被破坏。单看五连升幅度为1,168点 (24,499 → 25,667点),上周五则跌近280点,升幅被消化不足1/4;至于通常参考的调整幅度为1/3或1/2,相对点数约390和585点,前者已较上周五跌幅约110点差距,由此推断本周恒指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。
过去三次恒指升浪分析
于7月24日的市评文章末部笔者提出对恒指后市潜在升幅看法,当时以去年10月7日和今年3月19日的高位差距作参考。当时为免篇幅太长,未有交代为何只用这两时点的高位,其实回顾去年恒指走势,于4月19日至5月20日亦曾见约一个月升浪,为何未有纳入分析考虑,皆因那时期单日最高大市成交金额约2,049亿港元,这是期内惟一交投在2,000亿元或以上。而同年9月11日至10月7日的升浪,历时近一个月,超过一半交易日的成交额为2,000亿元或以上。
数据源:阿思达克财经网
交投热炽犹胜前两升浪
再看今年1月13日至3月19日的升浪,历时超过两个月,共45个交易日,其中29日成交额为2,000亿元或以上,占比近2/3,反映上述两个时期同见港股交投热炽。至于今年4月9日开始的升浪,若截至7月24日恒指高见25,735点,暂见历时约三个半月,共72个交易日,其中57日成交额为2,000亿元或以上,占比高近八成,港股交投热炽程度,犹胜之前两个升浪时期。因此,前文表示参考去年10月7日和今年3月19日分别高见23,241和24,874点,相距约7%。现若由24,874点计起,升约7%将达到26,600点水平。
不能排除升浪结束可能
论到之前两次升浪,去年9月起步的那次,从低位16,964点升至高位23,241点,最多累升37.00%;而今年1月起步的,从低位18,671点升至高位24,874点,最多累升33.22%。今次升浪则从4月9日低见19,260点,升至7月24日高见25,735点,暂见最多累升33.62%,经已与上次升浪的最大升幅相若,故此纵然现时交投活跃,上周五个交易日成交额同逾2,600亿元,均值更达2,877亿元;却不能完全排除升浪结束的可能性。参考7月22和23日的上升裂口,介乎25,130至25,228点,推断若见连续两日收低于25,200点,后市不能掉以轻心。
数据源:阿思达克财经网
另若今次升浪的升幅,与去年9月起步那次相若为37.00%,恒指可望挑战26,400点水平,略低于前文分析的26,600点水平。从2021年10月27日至今,高位见于当日的25,795点,意味着时长约三年零九个月恒指均受制于25,800点。不难看出短期要企稳在25,800点之上,恒指才有力延续升浪,反映恒指若于25,200至25,800点之间徘徊,视为今次升浪进入健康整固阶段,与之前在5月12日至6月23日历时超过一个月,期内普遍时间徘徊在23,000至24,000点之间整固情况相若。因此,乐观情况是本周直接企稳在25,800点之上续升;若然在25,200至25,800点之间摆动,则仍可期待恒指整固后,继续升途。
聂振邦(聂Sir)
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,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,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。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