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上周四 (11月13日) 恒指收报27,073点,却于翌日开报26,660点,明显低于27,000点,并且当日高位26,881点,亦在27,000点以下,便知未能企稳在二万七关口之上。从上周五至本周二 (11月14至18日) 仅三个交易日,恒指不但见三连跌,更是心理关口相继失守,分别是27,000、26,500和26,000点。三日累跌近1,150点,周二收报25,930点,继11月5日后,再次收低于26,000点。自9月10日至11月18日历时近两个半月,收低于26,000点不常见,合共十个交易日,期内集中在10月13至24日。
二万六非重要支持位
在短短九个交易日,有八日收低于26,000点,其中五日收高于25,800点,亦未尝见连续两个交易日或以上收低于25,800点,之后在11月5和18日分别收于25,935和25,930点,亦在25,800点之上,可见不是26,000点,而是25,800点才是重要支持位。不过昨日恒指续跌,令港股至今踏入四连跌,收报25,796点,上述的25,800点亦告失守,倘于今明 (11月20和21日) 两日续收低于25,800点,后市并不乐观。早前于11月6至13日共六个交易日,其中五日见升,继而迎来上述的四连跌,之前升幅全然消化,目前是「跌凸」逾150点。

数据源:阿斯达克财经
沽压渐强买盘难消化
诚如11月17日开市前发布市评文章时,于文末表示上周五港股下跌而大市成交金额约2,328亿港元,自11月3日以来普遍日子交投低于2,400亿元;惟独在11月13日恒指上破27,000点收市,成交额则超过2,700亿元。从升市交投远多于跌市交投来看,不乏对港股后市仍有期望的投资者,所以或许本周一恒指低位在26,500点以下,便迎来「趁低吸纳」买盘涌现,令恒指继续收高于26,500点。结果未如人意,周一仅高见26,531点,略高于26,500点,证明整日港股普遍交易时间,恒指处于26,500点以上,买方动力根本无法与卖方动力抗衡。
中资金融股开始捱沽
究其原因10月初以来中港股市缺乏自身重要消息带来,于是恒指走势倾向跟随美股表现,适逢美股又见走弱。在人工智能 (AI) 美股受估值偏高忧虑困扰捱沽,截至上周五纳指经已连续三日收低于23,000点,隐约于二万三关口构成阻力。另见上周四至本周一道指见三连跌,港股则于上周五至本周二见三连跌,进一步确认恒指跌势由美股走弱带动,并且上述三日道指表现,为三项主要指数中最差,倘若细看便知是金融股亦开始捱沽使然。而香港的「中特估」概念不乏中资金融股,近日见跌也拖累恒指表现。

数据源:富途牛牛
本周二恒指跌逾450点,令20天和50天移动平均线双双失守,当日大市成交金额约2,421亿港元,暂于11月跌市时惟一成交额超过2,400亿元的日子,倘若短期美股投资气氛未见好转,中港股市又继续缺乏利好消息,本月余下日子恒指则难守25,500点 (10月20日以来仅见11月5日低位在其下,为25,496点)。参考纳指于10月10日低见22,192点,不排除未来两周纳指落到22,000至22,200点之间才见支持。而于10月13日恒指低见25,336点,明显低于25,800点,因此倘见纳指步向22,000点,应有恒指至少落到25,000点水平才有望靠稳的心理准备。
聂振邦(聂Sir)
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,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,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。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