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科技股估值偏高近日备受关注,上周二纳指跌逾2.00%,周三反弹0.65%,不少投资者对科技股受压还不以为然,当周四再跌1.90%,收报23,053点,险守二万三关口,开始意识到4月至10月连升七个月的荣景,或于11月被打破。截至11月6日收市,纳指暂跌2.83%;港股科指截至上周五收市亦见跌1.20%,单日周五下跌1.80%,初步反映美国科技股倘见续跌,科技港股也难独善其身。外围偏淡影响科技港股投资气氛,若见负面消息配合,跌势更明显,于港股三项指数同见跌幅最大成份股快手─W (1024) 正是如此。
双重夹击令快手下挫
于10月2日高见92.60元,与三项指数同日暂见今年高位后走弱,原本从上周三和周四快手股价表现有望在70.00元水平有支持,岂料周五跌近6.00%,消息面关注微短剧行业纳税安排,或会影响行业利润率;加上于今年4月发布可灵2.0图像及影片生成AI大模型以来,市场视快手为AI股之一,所以周四美国AI股「捱沽」,双重夹击令快手上周五录得10月15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,当日收报68.25元,为7月16日以来最低收市位。不过笔者认为这未尝不是好事,近日陆续见市场焦点股跌至低于合理值水平,反成中长线投资者迎来入市时机。
外资大行仍看好快手
以快手为例,将于11月19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业绩,市场预期收入和每股盈利分别同比增长超过13%和27%,其中留意今年首两季每股盈利,较去年同期分别倒退2.11%和增长25.56%,均低于第三季预期增速,而股价却暂见回到今年7月16日以来收市位最低,并不合理。于上周五收市价计算,市盈率 (TTM) 不足17倍,意味着市场认为快手的盈利合理增速未到17%,预期值超过27%明显较高,反映现价偏低。另参考10月3至23日有四间外资大行 (摩通、富瑞、大和、花旗) 发布最新研报,均予以「买入」或「增持」的正面投资评级,目标会为89、106、95和88元,较68.25元至少高出约29%,进一步确认现价偏低。

数据源:华盛通
预期小米盈利增六成
不过68.25元对比10月2日高见92.60元,回调26.26%,少于三成相信仍有下行压力,倘于63.00至65.00元之间见横行,反映股价有喘定迹象,才见进场诱因。目前第三季业绩预测被看好的大型科技股还有小米集团─W (1810),预期收入和每股盈利分别同比增长超过25%和64%。于上周五收市价计算,市盈率 (TTM) 不足27倍,意味着市场认为快手的盈利合理增速未到27%,预期值超过64%明显较高,反映现价偏低,由此推断每股合理值介乎50.00至55.00元。上周五收报42.24元,较6月27日高见61.45元回调31.26%,超过三成相信下行压力减少,倘于40.00至42.00元之间见横行,反映股价有喘定迹象,是不俗的进场时机。

数据源:华盛通
事实上,目前恒指走势不算差,于10月31日和11月3日,以及11月6和7日阴阳烛日线图同见「吞噬形态」,都是短阴阳烛被上个交易日的长阴阳烛的烛身全然覆盖,差别是长阴烛配短阳烛,以及长阳烛配短阴烛。前者利淡,于11月4和5日见二连跌可理解;后者相对利好,反映沽压不大,不过大市成交金额见进一步减至约2,096亿港元,恒指要上破10月10日以来受制于26,500点有难度。因此现时短线投资策略「炒股不炒市」为佳,近日见「有色金属」和「贵金属」板块有资金追捧,本周可望继续有好表现,惟未能肯定升幅达一成或以上,资金投入不而占整体投资组合超过三成。
聂振邦 (聂Sir)
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,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,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。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