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ab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.

November 3, 2025

【聂Sir市评】港股五个月连升止步 11月表现须步步为营 (2025/11/03)

港股经历五个月连升后,10月终见跌,早于10月2日开市前发布10月首篇市评文章时表示,从2017年9月至2025年9月仅见两次连续五个月或以上出现升市,分别是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,以及2025年5至9月,同为五个月连升。从期内历时逾八年才见两次,证明港股多月连升的盛势罕见,加上参考去年8及9月恒指累升近22.00%后,10月7日 (内地国庆长期最后一日) 录得全月高位后走弱,至月底累跌逾2,900点 (跌幅12.58%)。而于2025年5至9月共五个月,恒指亦已累升超过21.00%。

十月开局已见跌势

以9月高位27,058点计起,若与去年调整幅度差不多,将落到23,700点以下,故此应对10月港股转跌风险有所防范。事实上,10月2日为10月首个交易日,恒指高见27,381点,较9月底收报26,855点高出526点,之后迎来七连跌,于10月14日收报25,441点,从上述高位回落近1,950点。去年高位则见于10月7日的23,241点,较去年9月底收报21,133点,则高出超过2,100点,较上述的526点有明显差距,亦与前文写到「笔者认为恒指走势未必像去年10月上旬冲高后才展开跌势」的观点吻合。今年全个10月累跌948点,上周五 (10月31日) 收报25,906点,为10月23日以来最低;亦失守50天移动平均线,走势偏弱。

数据源:阿思达克财经

恒指回调或未足够

国指和科指同见如此,现处既是10月23日以来最低,双双失守50天线;暂时认为对11月港股表现也不宜掉以轻心。毕竟单计恒指在今年首九个月便累升33.88%,而10月累跌3.53%,回调幅度明显为小。另于10月27日发布另一市评文章时写到截至10月24日,暂于10月恒指、国指和科指分别累跌2.59%、2.00%和6.28%。至于整个10月恒指、国指和科指分别累跌3.53%、4.05%和8.62%,三项指数跌幅同见扩大,其中恒指表现已较国指和科指为佳,上周跌幅最小;但这未必是好事,或许回调幅度未见足够。从4月9日低见19,260点至10月2日高见27,381点,于历时近六个月升浪,恒指累升逾8,100点,如今从高位回落约1,475点,占升幅仅18.16%。

跌浪中的调整升浪

10月低位见于10月17日的25,145点,较27,381点跌逾2,200点,占升幅27.54%,仍不足1/3,恒指便见略为反弹。现不能排除于10月高见27,381点后,恒指已进入跌势,而从10月17日低见25,145点,至10月30日高见26,588点,累升近1,450点,只是跌浪中出现的调整升浪,实际尚未脱离反复向下的格局。倘见本周现时低位在25,145点已下,便可证明上述推断正确,这是为何对11月港股表现不宜掉以轻心的原因。目前港股摆脱跌势的诱因不大,今年首九个月恒指已累升33.88%,要知道从2010至2024年共十五年,最好年度表现见于2017年的35.99%。

数据源:富途牛牛

这较33.88%相距约2.00%而已,中外的机构投资者倘于9月「提早收炉」,表现与过去十年的最好年度相若,说是「大丰收」亦不为过。10月港股大市成交金额约5.49万亿元,为7月以来最低,初步反映部分机构投资者已「收炉」。目前恒指失守二万六关口,交投若进一步减少将令港股回升乏力。倘见本周连续两个交易日或以上,恒指亦收低于26,000点,便应留意100天线会否见支持。暂见此线在上移,现于25,300点水平,意味着恒指就算只是横行,仍存在「被动跌破」100天线的可能性。要是不但如此,并见收低于25,300点,相信跌破10月17日低位25,145点仅时间问题,届时反映按整个11月计算恒指录得跌市风险将显著增加。

聂振邦 (聂Sir)

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
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,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,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。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