誠如9月25日發佈市評文章,當時表示對港股後市展望暫時未許太樂觀,始終就9月24日恆指表現為單日升市,並且升幅僅200餘點 (截至上午收市),對後市啟示性不大。即或不是有資金刻意營造極度惡劣天氣下升市的假象;也不能排除當日升市屬技術性反彈。結果緊接兩個交易日 (9月25和26日) 恆指分別下跌34和356點,上周五收報26,128點,較9月23日收報26,159點還要低,所以上述升市假象雖無法驗證,但至少技術性反彈的看法肯定適用,皆因短短兩日恆指已「跌凸」。
二連跌難擺脫整固格局
前文亦指出恆指現處26,000至26,800點之間的整固格局,短期能否再展升勢,必須關注大市成交金額變化,成交額要見重上3,000億元或以上,才能擺脫整固格局。而9月25和26日成交額分別約3,149億和3,237億港元,同時超過3,000億元,理應感到高興;但兩日均為跌市,出現「價跌量增」,屬利淡形態,就算看為具備擺脫整固格局條件,亦較有可能是跌破橫行區底部,而非看為恆指將要升穿橫行區頂部並再展升勢。從9月10至26日歷時超過半個月,恆指維持在目前的整固格局。
資料來源:阿思達克財經網
企穩二萬七仍需時醞釀
相對8月13日至9月9日恆指主波幅區間介乎25,000至25,800點,為另一整固格局,歷時接近一個月,有望今次整固歷時較短。若大家有印象,於9月15日發佈另一市評文章的命題是「不足半月升逾1,300點 留心恆指或要見整固」,當時對於是否有充裕條件在短期一鼓作氣上破二萬七關口存疑,並且從9月18日高見27,058點 (最多升近150點),上破此關口後同日見「單日轉向」,最終倒跌逾360點收市,大家對於是否有充裕條件,應該心裡有數,再配合9月18至26日恆指走勢,自然明白要企穩27,000點需時醞釀。
二萬六關支持韌性不俗
事實上,現時也毋須對後市看得太淡,「整固格局」僅代表恆指缺乏方向而已,觀乎9月23和26日分別低見26,003和26,072點,貼近二萬六關口,相應收報26,159和26,128點,初步反映26,000點支持韌性不俗。此外,週末 (9月27日) 夜期收報26,290點,上升157點;恆指預託亦受上周五美股造好帶動,折合收報26,253點,較上周五恆指收報26,128點,高出125點,筆者認為本週繼續能守住二萬六關口。後市必須見恆指進一步上移至26,800點水平,配合大市成交額保持在3,000億元或以上,方可憧憬10月再挑戰27,000點。
上周五小米集團─W (1810) 跌逾8.00%,為表現最差恆指成份股,小米現為第四大權重股,所以當日貢獻恆指下跌逾127點,佔全日幅度近36%。因著當晚美股交易時段小米ADR收市價折合較港股收市價高1.07%,今日 (9月29日) 見反彈機會大,有望帶動恆指收高於26,200點。不過要重上10天移動平均線需時,上周五於26,452點,意味著恆指至少收高於26,500點,才具備企穩條件。本週另關注9月30日內地公佈9月份官方PMI,市場預期製造業PMI為49.6,雖繼續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,但高於8月份的49.4,倘見乎合市場預期,為本週恆指重上26,500點多些憧憬,惟相信本週續維持「整固格局」機會大。
資料來源:富途牛牛
聶振邦(聶Sir)
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