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科技股估值偏高近日備受關注,上周二納指跌逾2.00%,周三反彈0.65%,不少投資者對科技股受壓還不以為然,當周四再跌1.90%,收報23,053點,險守二萬三關口,開始意識到4月至10月連升七個月的榮景,或於11月被打破。截至11月6日收市,納指暫跌2.83%;港股科指截至上周五收市亦見跌1.20%,單日周五下跌1.80%,初步反映美國科技股倘見續跌,科技港股也難獨善其身。外圍偏淡影響科技港股投資氣氛,若見負面消息配合,跌勢更明顯,於港股三項指數同見跌幅最大成份股快手─W (1024) 正是如此。
雙重夾擊令快手下挫
於10月2日高見92.60元,與三項指數同日暫見今年高位後走弱,原本從上周三和周四快手股價表現有望在70.00元水平有支持,豈料周五跌近6.00%,消息面關注微短劇行業納稅安排,或會影響行業利潤率;加上於今年4月發佈可靈2.0圖像及影片生成AI大模型以來,市場視快手為AI股之一,所以周四美國AI股「捱沽」,雙重夾擊令快手上周五錄得10月15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,當日收報68.25元,為7月16日以來最低收市位。不過筆者認為這未嘗不是好事,近日陸續見市場焦點股跌至低於合理值水平,反成中長線投資者迎來入市時機。
外資大行仍看好快手
以快手為例,將於11月19日公佈2025年第三季業績,市場預期收入和每股盈利分別同比增長超過13%和27%,其中留意今年首兩季每股盈利,較去年同期分別倒退2.11%和增長25.56%,均低於第三季預期增速,而股價卻暫見回到今年7月16日以來收市位最低,並不合理。於上周五收市價計算,市盈率 (TTM) 不足17倍,意味著市場認為快手的盈利合理增速未到17%,預期值超過27%明顯較高,反映現價偏低。另參考10月3至23日有四間外資大行 (摩通、富瑞、大和、花旗) 發佈最新研報,均予以「買入」或「增持」的正面投資評級,目標會為89、106、95和88元,較68.25元至少高出約29%,進一步確認現價偏低。

資料來源:華盛通
預期小米盈利增六成
不過68.25元對比10月2日高見92.60元,回調26.26%,少於三成相信仍有下行壓力,倘於63.00至65.00元之間見橫行,反映股價有喘定跡象,才見進場誘因。目前第三季業績預測被看好的大型科技股還有小米集團─W (1810),預期收入和每股盈利分別同比增長超過25%和64%。於上周五收市價計算,市盈率 (TTM) 不足27倍,意味著市場認為快手的盈利合理增速未到27%,預期值超過64%明顯較高,反映現價偏低,由此推斷每股合理值介乎50.00至55.00元。上周五收報42.24元,較6月27日高見61.45元回調31.26%,超過三成相信下行壓力減少,倘於40.00至42.00元之間見橫行,反映股價有喘定跡象,是不俗的進場時機。

資料來源:華盛通
事實上,目前恆指走勢不算差,於10月31日和11月3日,以及11月6和7日陰陽燭日線圖同見「吞噬形態」,都是短陰陽燭被上個交易日的長陰陽燭的燭身全然覆蓋,差別是長陰燭配短陽燭,以及長陽燭配短陰燭。前者利淡,於11月4和5日見二連跌可理解;後者相對利好,反映沽壓不大,不過大市成交金額見進一步減至約2,096億港元,恆指要上破10月10日以來受制於26,500點有難度。因此現時短線投資策略「炒股不炒市」為佳,近日見「有色金屬」和「貴金屬」板塊有資金追捧,本週可望繼續有好表現,惟未能肯定升幅達一成或以上,資金投入不而佔整體投資組合超過三成。
聶振邦 (聶Sir)
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